CNEN
CNEN

家具老板的“道”“术”之辩

Date:2014-06-16     

微信图片_20210323115319.jpg


导读:作为一个家具界的老板,你是如何看待“道”和“术”这两个问题呢?老板的职责是管理,管理需要用人,你确实善于用人吗?“道”是一种理念,“术”是一种方法,家具经销商们,你们如何理清这两者之间的关系?…


作为一个家具界的老板,你是如何看待“道”和“术”这两个问题呢?老板的职责是管理,管理需要用人,你确实善于用人吗?“道”是一种理念,“术”是一种方法,家具经销商们,你们如何理清这两者之间的关系?

最近十年,“道”和“术”这俩字儿,都快把耳朵磨起茧子了。着书撰文,要是不用用这俩字儿,都不好意思跟人说那是自己的手笔。修道者,或寻觅、或清谈、或参悟、或履践,林林总总,千姿百态;有人坏了“道”的名头,有人得了“道”的益处,如人饮水,冷暖自知。

笔者自知侈谈“道”、“术”之辨,肯定逃不过“借先哲撑门面”的嫌疑,之所以尚有余勇可贾,径直落笔,只是为了行文方便,稍减搜肠刮肚之苦,实在没有振聋发聩的念想。在此,先声明一点:不谈哲学,不在“道可道,非常道”之类的玄妙概念里转悠。德鲁克说“管理是一门实践的学问”,本文只是想从“道”与“术”的关系上为企业的用人实践提供一点参考。

首先,“道”是方向,“术”是舟车。如果方向错了,跑得越快,距离目的地越远。论及用人,片面相信大腕,单纯依靠天才,内部管理的平台和机制迟迟配套不上来,结果,不是把大腕用残废,就是把天才变冤家。机制,用人之道第一要务。

其次,“道”是企业文化,“术”是管理手段。如果纯以文化感召,眼巴巴地企盼着结果良好,却无法控制过程,那么一旦结果糟糕,大家全都傻眼。但纯以管理苛责,一般情况下,经理就会“跳槽”;极端情况下,员工会“跳楼”。和若春风,肃若秋霜,二者兼顾,相得益彰。

复次,“道”是理念,“术”是方法,没有理念,企业会乱;没有方法,诸事难办。但是,“道”归老板,“术”归经理,不能错位,不能颠倒。嘴上头头是道的经理人,往往是马谡之流,让你先“失街亭”(业绩下滑),后“空城计”(资金链断裂);而把“道”交给主公思考,自己琢磨战术的则是骁将周瑜,会给你一个“火烧赤壁”的大胜利(进入行业前三名)。“道”靠“术”接地气,否则就是清谈。

再次,合“道”的经理人未必可信,要用“术”管理。当老板苦苦追寻“正道”、“正派”的职业经理人时,他恪守的信条大概还是那句“用人不疑,疑人不用”。事实上,疑人不用则无人可用,用人不疑则难以为继。新人到岗半年内,老板“绝对相信”;一年左右,“半信半疑”;两年左右,“另觅新欢”。没有人力资源管理机制的老板,可能还会再次走进从“绝对相信”到“另觅新欢”的黑暗隧道。

最后,“道”有邪正之分,“术”无善恶之别。老板修道守德,企业才有未来;可是以上治下,张口闭口说道论德,显得对人不对事,容易激化矛盾。如何既不言人过,又有效管理?唯有用“术”。管理技术,无分善恶,重在管控经理人的行为和过程;各项指标,能看见,能检验,显然对事不对人,不会引起经理人的情绪反弹。

总之,只有通过“术”的运作,把一个个具体的细节管理好,那个既朦胧又高尚的“道”才能接上地气。

反之,如果没有那个朦胧而又高尚的“道”做指引,全靠“术”在那里忙活,经理人会越来越迷茫,他们可能会发问:“乱哄哄的工作,忙乎乎的打拼,纯粹为了钱,值么?”

孟子说“人之异于禽兽者几稀”,所以要“养浩然之气”,大概也是在朦胧高尚的“道”和清晰务实的“术”之间说事儿吧?